通明教育:社交太累?做到“社交减负”就这3步

2022-09-01 14:41:15

不知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景:

和朋友分享开心的日常,对面发来一句:“真的吗?太棒了!”

和朋友吐槽,对方回复:“太过分了,这叫啥事儿啊?”

分享搞笑内容,朋友发来一连串“哈哈哈”

那感觉就是对方好像回消息了,又好像没完全回。听起来,还有点像之前很火的糊弄学。

其实当我们疲于社交但又无法拒绝的情况下,用这种省电却不敷衍的方式去回复对方,既不耗费精力,又能照顾到对方的感受,并不失为一种好的社交办法。

这就是一种“社交减负”。

在现在的信息社会,有了微信、抖音、各种社交软件,我们不仅在线下,更在线上有了更多的社交需要。同时,这也唤起了人们的社交疲劳,比如很多人在进行了高强度的网络社交后,会想自闭、清净一段时间,甚至产生退网的想法。

还有人会想:本来生活就很忙碌了,有时候连自己的情绪都应付不过来,哪里还有能量分给别人呢?

社交是一件费力的事情,关心他人需要能量,倾听他人也需要能量。甚至还有一项追踪研究发现,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交的频率并不成正比,过多的社交,还会给人带来不小的压力。

其实呀,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20%的事情是重要的,其他80%都可有可无;最好的办法,是将80%的精力用于有意义的事,剩余的20%精力,用于无意义的那部分。

这也是著名的“二八法则”,它对于社交同样适用。

有意义的社交,在我们的生活里只占很少的20%。相对来说,那并不太重要的80%,就需要做到“社交减负”了。

所以,我们也总结出3步超好用的社交套路,收藏起来学会它,做到有效减负!

a.感兴趣

在回复中,可以适当采用反问的办法,既将话题重新抛回给了对方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。

b.共情

感叹词和感受的组合往往能够体现强烈的情绪,表达自己的感同身受和对对方的理解。你可以说:“哇替你生气了!”“不能忍啊!”“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的快乐~”

但注意,如果这样的共情只能偶尔用用,如果你的表达太不走心或者用得太多,对方会感觉到你并不真诚。

c.积极关注

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将积极的事情归因于自身性格,将消极的事情归因于外部困难。所以,好事发生的时候,你可以说“你真棒”“我相信你可以的”,而当不好的事出现时,你可以安慰说“不是你的错”“都怪他”等等。简单的几句话,却很好用!

其实,关键还是要分清什么样的社交对自己是重要的,什么是不重要的。用心去维护那些重要的吧,对于一般般的关系,不妨学会适当减负,保持能量。